新干县将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融”机制,积极整合基层服务平台,丰富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做实“人大代表联络站+”文章,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一是探索基层服务平台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场所用途“单用”向“多用”转变。按照便民利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范标准要求,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服务平台一体化融合发展,实行“一站多用”,因地制宜将代表联络站与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治中心等阵地共建、场所共用、资源共享、业务共促,既方便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又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延伸服务触角,在村(社区)设立代表联络点,在人流量最大的农贸市场创新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点+民情赶集日”特色活动,代表“摆摊设点”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实行“照单全收、分类交办、闭环管理、全程监督”。
二是建立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促进为民服务“坐访”向“下访”转变。实行“请进来”进站履职,将全县956名各级人大代表编入2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党政领导代表带头进站接待选民活动,开展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解决了公共交通出行等一批民生实事。实行“走出去”下沉履职,就地、就近、就便联系群众,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入户听诉”专项行动,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下沉到选区、选民、网格中,收集梳理社情民意,再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给乡镇人大主席团分类交办有关单位,并加强跟踪督办,实现闭环管理。
三是构建“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发挥工作机制,助推代表履职“被动”向“主动”转变。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民意站’”,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生态文明等,组织开展视察、执法检查等专题调研,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助力打好“十大攻坚战”。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的‘疏导站’”,发挥“人大代表+能人”“人大代表+工作室”等优势,唱响“谭大嫂”“琴小二”志愿服务品牌,在代表联络站调解矛盾纠纷,助力防范社会风险,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站’”,聚焦群众现实关切,组织人大代表走进选区、田间地头、老旧小区、民生实事项目现场等,为群众解民忧、办实事,推动各有关方面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编辑:杨永林
初审:张桂香
复审:宋和逸
终审:吴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