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代表工作

履职尽责解民忧
满腔真情暖民心
--麦㙦镇人大代表曾仕林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5-27 来源:  阅读次数:

       近年来,麦㙦村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群众的话说就是“走路不沾泥,夜里有路灯,广场能看戏,出门就健身,务工不出村,门口赚到钱。”这个给村庄带来巨大变化,让群众交口称赞的,便是县人大代表、农民贴心人、麦㙦村党支部书记曾仕林。

收民意,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曾仕林始终牢记“我是人民群众选出来的,我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为此,他面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总是热情接待,遇事不推诿、不敷衍,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帮群众办妥,一时难以办到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并积极协调解决。在“四进四解”活动中,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按照网格主动上门,帮助解决民生实事80余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进了人大代表与群众间的感情。

为方便群众办事,他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为契机,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驻村帮扶优势,在脑上村小组打造了群众家门口的“银行”即全县首个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大额现金取款预约登记、社保卡激活、缴费等业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15个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现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全镇率先完成水路坑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抓班子、带队伍,做振兴产业的贴心人。眼下正是辣椒上市时节,村民在蔬菜大棚里面采摘、分拣、搬运、打包和装车。“辣椒现在行情好得很,来批发的老板都排队等着。”曾仕林笑着说到,“辣椒5月进入盛产期,预计实现收入70万元以上。”

2023年,曾仕林牵头引进新干县淦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千余万元,总面积200亩,建成高标准大棚74870平方米,配套了水肥一体设施,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致力打造成集采摘、科普、游览、体验、蔬菜供应为一体的大棚蔬菜产业基地预计亩产效益达15000元,常年可吸纳周边村庄100人以上的人员务工,为务工群众每年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探索出了支部引领,村干部和人大代表带头,种植大户、普通农户、脱贫户共同参与的“一引领两带头三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了养鱼、光伏发电、榨油厂、大棚蔬菜等产业,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持续稳定在15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民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暖民心、办实事,做排忧解难贴心人2023年,49岁的陈永亮,因妻子患乳腺恶性肿瘤,无人照顾,不得不辞掉工作回到村里,大儿子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小儿子在上大专,看病上学都要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当曾仕林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将陈永亮一家纳入“三类人群”,并享受低保政策,又介绍陈永亮到墟镇就业帮扶车间务工,让陈永亮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钱还不耽误照顾妻子。“在镇里上班,离家就200米,还获得了低保补助,蛮好的。”陈永亮很满足。

作为一名县、镇人大代表,经常走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排忧解难。2023年以来,积极参与“人大代表进网格”活动50余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解决积访矛盾10余件。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让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现在,村民大事小情都愿到代表联络站说一说,找人大代表聊一聊,人大代表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越来越强。

    “作为县、镇人大代表,又是村党支部书记,做农民的贴心人是自己的使命职责。”曾仕林说,今后他将继续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解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水稻种植等农业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好路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