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县人大代表、晓坑村党支部书记宋建孙把这句承诺刻在心底,化作日常的点滴行动。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围绕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使命,认真履职不负重托。
躬身听民声:以脚步丈量民情
“代表”二字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宋建孙坚持走村入户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将“群众呼声”转化为务实行动。面对晓坑村拿埠村小组汛期内涝的老难题,他实地踏勘、多方调研论证,提出对晓坑村拿埠闸进行除险加固的建议,推动拿埠闸除险加固工程落地。如今工程紧锣密鼓推进,村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而在走访调研水南、艾家园等偏远村组时,他发现通讯盲区影响村民安全,随即提出提升边远村庄通讯网络信号的建议,积极联系县工信局,协调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增设信号基站,彻底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
匠心塑乡韵:以实干铸就新景
宋建孙统筹利用资源推进晓坑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通过多渠道筹资、分阶段实施,晓坑村实现“蝶变”:村医室、颐养之家、农村书屋覆盖各自然村,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停车场等设施,绿化美化工程让村庄从“脏乱差”变身“洁净美”。2024年,他借力金海线示范带项目,向上争资100万元对拿埠村小组开展道路升级、荒地复绿、清理杂物等综合整治,昔日旧村落跃升为镇域新地标。晓坑村多年获评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先进。他还筹资修缮明代古建筑魁星阁,保留榫卯工艺精髓,使其成为村中劝学勤读的精神图腾。五年来,村里走出博士1名、硕士1名、大学生29名,文脉滋养出硕果累累。
产业筑根基:以创新激活动能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村集体的“自我造血”能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这是宋建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宋建孙瞄准土地闲置痛点,积极寻找破解之法,加强实地调研论证,与专业公司合作,用足用好上级单位支持资金,将闲置的山林加以改造利用,建设“百亩沃柑基地”项目,打造产业融合的田园示范综合体项目,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创收。2025年,晓坑村计划新建农产品加工厂,采用“村委会+致富带头人+脱贫户”模式,预计带动10余名村民增收,产业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宋建孙始终秉持“为民所选、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实干精神扎根基层,充分利用好人大代表提议案建议这一有效途径,真实反映群众难点堵点,用担当与智慧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使命。
编辑:方 雄
初审:闫 飞
复审:杨永林
终审:张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