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干芽,一名在基层一线深耕二十余载的村干部、一名履职尽责的县人大代表,他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用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使命担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扑下身子,做上下沟通的联络人
担任县人大代表以来,参加县乡人大组织的学习、调研、座谈等活动30余次,接待选民100余人次,向县乡人大提交产业发展、民生项目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达10多件。为更好了解民情民意,他经常与群众坐在一起唠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好人民群众的“传话筒”。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群众反映桥背村桃花溪水陂由于年久未修复,蓄不住水,在雨季容易冲毁下游农田,甚至淹没村民房屋,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村民的居住。他第一时间前往实地察看,并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2024年9月,桃花溪水陂重修工程开工建设,目前水陂已全部建设完毕,彻底解决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
认真履职,做基础建设的带头人
在村庄发展建设上,邓干芽积极向县乡人大建议,并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力争项目落地。2024年,争取项目13个,总投资270余万元,受益群众1400余人。在推进陂山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上,他全力抢抓工期、严格监督质量,仅用36天时间完成村庄路灯安装、道路硬化、护坡等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率先垂范,做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村集体的“自我造血”能力,这是邓干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针对村集体“造血功能”不强、村民就业难等问题,他组织部分乡人大代表和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带领全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村级产业,利用陂山村小组70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向上争资50万元,建成了8个菌菇种植产业大棚。引进菌菇种植公司进行经营,预计年产量可达25万斤,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同时,为村里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达到既发展村集体经济、又带动群众致富的双赢效应,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邓干芽深知,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他始终心里装着老百姓,履职尽责为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编辑:蒋子文
初审:杨永林
复审:吴玉梅
终审:李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