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镇是新干县人口最多耕地最少的乡镇,全镇近4万人口,人平不到一亩耕地,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新干县三湖镇人大对三湖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督查和调研,聚焦就业、帮扶、产业三项重点,谱写新时代人大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人大代表促就业,民生保障显担当。“我现在就在家门口做手工活,月收入两千多元,婆婆、小孩都可以照顾到呢!”家住湖坪村的聂女士一边安装着手中的数据线,一边向镇人大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4月,三湖镇人大积极与镇政府劳保所、乡贤代表对接,采取“多岗+”模式,建立脱贫户及监测户家庭劳动力就业台账与企业相对接,根据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意向,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建立转移就业平台,在解决青壮年就业难的同时,打造新型岗位优势,增加农村就业活力。截至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220余个,补齐了就业“窟窿”。除此之外,还坚持“专岗专用”的原则,开设了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剩余劳动力的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人大代表来监督,纾难解困显担当。在三湖镇乡村振兴办,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代表们翻阅着镇“雨露计划”学生信息台账,详细的询问工作人员学生底数、帮扶资金落实情况,并深入各村进行督促整改。三湖镇人大始终坚持把群众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纳入视察、调研议事议程,代表们深入群众中间,进村入户对全镇17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补助材料进行核实,同时,现场抽查因病因残因学等存在致贫风险人群6人,指出各类问题4个,对问题整改台账等资料进行逐一把关,全力打通农村权利壁垒,让脱贫困能够享受量身定制的资源。
人大代表来领头,产业振兴显担当。建立“1+1”工作联系机制,实行1名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1个村委,探索品牌塑造、产业升级新路径,探寻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方。镇人大组织代表从资金项目建设、光伏帮扶、农业发展三方面开展调研,在镇人大的帮助下,已申请衔接资金项目10个,资金合计273.1万元,3个脱贫村建有了光伏发电站,广大农村一线代表积极争做农业产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形成了三湖红桔、枳壳等农业特色项目,农民贴心人皮武辉更是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形成一人带多人创业增收新模式。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而艰难的工程,三湖镇人大将持续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切实保障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
三湖镇人大干事 陈宪平